01.草根发家
“每两秒钟就有一款眉部产品被售出”“14秒就有一支「反孔精英」底霜被卖掉”——LVMH的官网介绍中,记录下了贝玲妃曾经的辉煌时刻。但最初,贝玲妃只是旧金山的一间普通小店。
贝玲妃的发家史充满了草根气息,创始人Jean Ford和Jane Ford是一对双胞胎姐妹,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小农村。大学期间,Jean主修艺术教育、Jane主修营销和财务。她俩本来是靠颜值吃饭的,而且身高达1.85米,毕业后她们搬到了大城市旧金山开始从事模特及演艺事业,成为了不少广告片的主角。
声名鹊起,是多少“小模特”的梦想。但日复一日的拍摄,在加州和纽约往返的疲惫,让这两位姐妹倍感厌倦。名利场的虚无不过是繁花一梦,她们想要安全感,想要稳定。
于是她们决定开一家店。没什么调研、没什么商业分析,她们就只是列出来了自己感兴趣的两个方向,要么开餐厅,要么开化妆品店。她们采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,最终抛出了背面,The Face Place化妆品店就这样诞生了。
贝玲妃创始人Ford姐妹在The Face Place
在创业初期,为了招揽客户,两姐妹也想了很多办法,比如在人行道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圈,每当有好奇的顾客进门询问,她们就会抓住机会向其推销产品。
产品确实是一切的基础。贝玲妃的产品核心就是笑容、快乐,这是创业伊始就奠定的基因。对于模特来说,化妆是必备技能,工作的一部分。而Ford姐妹决定,既然要跟过去的无聊生活“断舍离”,那就要把化妆变成快乐的事情。她们没什么野心,只计划着每天卖出33美元的货,就能收支平衡。但她们希望给客人们带来快乐、创意,解决美丽的烦恼问题。
直到今天,在贝玲妃的主页上,关于快乐的宣言仍然醒目——“We believe that laughter is the best cosmetic. We’re not only in the makeup business...we’re in the feelgood business. Why?Because when we are laughing & having fun, that's when we are at our most beautiful.”(我们相信笑容是最好的化妆品。我们不仅做化妆品生意,我们做的是让人感觉不错的生意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欢笑与玩乐的时候,就是我们最美丽的时候。)
显然,这时的The Face Place还只是一家小而美的精品店。一切的转折来自于一位意想不到的顾客,一位脱衣舞女。
1977年,名叫Rosie的艳舞女郎来到姐妹的店里,提出了一个难以启齿的需求——如何让她的乳晕变得更粉。为了满足舞女的要求,Jean和Jane当晚熬制玫瑰花瓣,创造了公司的第一件自主产品Rose Tint。这款产品后来也成为了贝玲妃明星产品——唇颊两用胭脂水。
“以用户价值为依归”这句很多互联网公司挂在嘴边的废话,真的就是贝玲妃发家的源动力。此后,Ford姐妹察觉到了当时的女性群体越发追求精致眉妆的需求,便顺势在店铺里推出了“蜜蜡修眉”服务,并且改名“Benefit”,一个更普适的名字,不再受制于“Face”。
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,Benefit的美妆店走出了旧金山,并把店铺开进了纽约十大购物天堂之一的亨利班德尔,七年间,她们又将生意向海外扩张,1997年在英国伦敦开出了贝玲妃的第一家海外门店。
名声渐盛的贝玲妃吸引了奢侈品巨头LVMH的注意。1999年,为了让公司能有更好的发展,Ford姐妹将贝玲妃的大部分股份卖给了LVMH集团,然后继续留在公司内做产品开发、包装、客户关系等业务,直到2012年退休。
被LVMH集团收购后的贝玲妃延续了品牌的原始基因,在2003年推出了“眉吧”为消费者提供修眉服务。在美容坊还未盛行的时代,消费者只需走进贝玲妃的专柜就能体验眉型设计或蜜蜡修眉,这种“小精致”的服务成为了贝玲妃的差异化竞争力。
“眉吧”这项业务后来扩展到了59个国家和地区,开了三千多家“眉吧”服务台。根据市场研究公司NDP数据,贝玲妃每年要为超过500万名顾客修眉。除了“眉吧”服务外,贝玲妃在眉部产品上的多而全也为它后来成为“眉妆第一”奠定了基础。包括眉笔、眉粉、眉膏、染眉胶、染眉液、眉部高光在内,贝玲妃将所有能修饰眉毛的彩妆产品都出了个遍,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眉妆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