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特别关注Sebastian分析的那个4.5百万观看量的爆款视频:”This is the toxic partner you subconsciously crave based on your zodiac sign”(这是你潜意识中渴望的有毒伴侣,基于你的星座)。这个视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,它遵循了一个可复制的内容公式。首先是开头部分,用”toxic”这个情感触发词立即抓住注意力,然后用”你潜意识中渴望”让内容变得个人化和神秘化,最后用”星座”作为算法推荐的关键词。
这个内容公式的核心是身份内容而不是教育内容。Sebastian指出,Neta不是在解释占星学是什么,而是在揭露观众的爱情功能障碍。这种从教育转向身份认同的内容策略,能够触发更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分享欲望。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,也想看看朋友们是否符合描述。
我认为这个公式的天才之处在于它创造了”一个视频中的12个迷你TikTok”。因为要覆盖所有12个星座,观众需要看完整个视频才能找到自己的星座,同时也会为了了解朋友、家人、前任的星座而继续观看。这极大地提高了观看时长,而观看时长是TikTok算法最重要的排名因子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