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负债,当然也是亚玛芬此次IPO的主要动因。
总结来看,透过招股书的几点变化,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,安踏营运下的亚玛芬重复了FILA延续下来的Copy To China的路径:介入中国供应链体系,迈向中国市场扩大销售,学习安踏的DTC模式从而实现利润端的财富快速扩张。
表面看似十分美好,问题在于对于立志于全球化的安踏而言,此次亚玛芬的IPO,从基本面的内核来看,就像是一直始祖鸟,有翅膀、有羽毛,有身型却难起飞。
也就是说,对于营运模式来说,相较于并购前,安踏的DTC打法,在海外也没有特别好的效果。安踏的并购魔法,似乎只适合引进来,不适合走出去。
想从Copy To China 转向 Copy China To,很难简单地依靠资本和商业模式。我们本身比较缺乏职业体育,或者说商业体育发展的历史根基,目前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和美国职业体育市场的差距非常明显,中国职业篮球赛事营收水平一年10亿左右,而美国职业联赛NBA的营收在700亿左右,商业规模差距非常大。
更深层一点讲体育是文化产业的分支,目前我国的文化输出还不足以和同语系的欧美国家相比。
借用《繁花》中的一句话:心可以热,但是头必须是冷的。资本市场用脚投票,安踏的估值三年间下降了42%。
相比全球化长效药逻辑,亚玛芬的IPO更像是安踏并购齿轮的短期特效药,虽不治本,但是解渴。
03结语:资本的齿轮一旦转动就很难停下
尽管海外表现远不如大中华区优异,亚玛芬依旧选择在美股服装快时尚品牌走弱的当时当下选择上市(3年间威富估值缩水了约80%),我们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:
之于亚玛芬,IPO是高杠杆下的解药,融资成本吞噬利润断绝了企业试图通过营运降本偿债的可能,只能通过股权融资来解决。
之于安踏,亚玛芬的IPO是其并购帝国能够持久延续下去的关键:
(1)资本需要有效的退出渠道:
2019年并购亚玛芬时,并不是安踏一个人在战斗,以腾讯、方源为首的三方资本不同于安踏,需要实现资本退出。从这一点来讲,这次亚玛芬的IPO肯定是在收购前就约定好的,无论亚玛芬和资本市场的实际表现如何。
(2)需要有足够的债务空间延续并购齿轮:
其实除了FILA,安踏的并购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,无论是斯潘迪还是迪桑特都是Copy to China赚了一笔品牌红利后停滞不前。除FILA和主品牌外的其他所有品牌,占营收的比例六年增长了不过5.4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