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二曰“竞争新业态”。随着行业走过教育期、普及期,进入成熟期,企业间的竞争更接近零和博弈,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购买决策不再是简单的“yes or no”,而是“A or B”。直观的信号是,化妆品营销从过去向往性的明星代言,到如今新增了诸多测评式的KOL推荐。
伴随着KOL入场的竞争新业态是渠道的多样化,从比营销、到比渠道、再到比产品,如今化妆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刺刀见红时,单一要素的比较优势已经很难从友商手中夺得用户,多因素竞争之下是数量级增长的成本,所以现阶段各品牌比拼的实际是对众多要素的战略配置能力。
其三为“地域迁移”。简单看来,在化妆品产业链中,上游为化妆品制造(原料),中游为化妆品商业包装(品牌),下游为化妆品销售(渠道),说到底,化妆品行业还是以产品流转为终极目的,故而其商业模式竞争的锚点也朴实的落到了制造业的本质上,反复敲打计算器后,化妆品企业开启了地域迁移。
制造业的普遍规律是当主要地区发展成熟,企业开始寻求地域间的迁移,身边的例子是汽车、手机等等,化妆品也不例外。可以看到,销售端每当一个国家/地区经济腾飞,就会伴随国际美妆品牌的溢入,在以前的报告中,我们已多次提及,本文不再赘述。
更深层次的信号是,受制于资源配置的压力,帝斯曼、宝洁、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正悄然进行生产端的地域迁移,开始向亚太地区采购化妆品原料,以上地域迁移在一些发展成熟的美妆品类上表现更为明显,如防晒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