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用户分层的基本认知
1. 用户分层的必要性(1)用户差异与个性化需求 在互联网产品中,用户分层运营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。这是因为在一款产品中,用户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。比如用户角色的差异,可能有 B 端用户和 C 端用户,有贡献内容的和消费内容的,有 PGC 型用户和 UGC 型用户,在电商产品中还会有商家和消费者等区分。 这些用户从角色上就有本质的差异,导致他们在产品内需要发生的行为、需要做的动作、需要贡献的价值都是完全不同的。
另一方面还存在用户行为的差异,比如用户是付费的、活跃的还是不活跃的等。处于不同行为特征的用户,他们的诉求也会有所不同。这样的差异导致我们无法用同一套方案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。 (2)精细化运营的驱动力
正是由于用户的差异导致了用户诉求的个性化,这也催生了精细化运营的需求。用户分层成为了实现精细化运营的关键方法之一。通过用户分层,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征和需求,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运营策略。
2. 用户分层的实践案例(1)猫眼电影的 UGC 用户分层
以猫眼电影为例,在其 UGC 运营中,同样是 UGC 用户,也会有很大的角色区分。可能会有名人明星如周星驰这样的人做一些电影影评,也会有一些达人如电影记者、影评人、独立策展人或电影频道主编等做 UGC 输出和评论,还有完全是普通用户的 UGC 内容。 面向 UGC 用户,猫眼电影将其分为四类:内容消费型、优质 UGC 型、影评人和明星。针对每一类用户,他们的诉求是什么,希望他们在站内扮演什么角色,都会有显著的差异。基于这样的分层,猫眼针对每一类用户制定了不同的运营机制和策略,支撑整个 UGC 板块的顺畅运转。 (2)猫眼电影的全栈用户分层
如果不限于 UGC,而是面向全栈用户,比如购票或活跃用户部分的分层运营,猫眼电影从另一个维度进行了划分,分成了普通用户、电影爱好者、电影发烧友和活动发烧友这四类。 每类用户的特征不同。例如,电影爱好者可能专注于院线影片,有贡献的动力和能力;电影发烧友可能不限于院线影片,电影覆盖面更大,具有独特的鉴别能力。基于这样的分层,猫眼针对每一类用户围绕活跃或购票行为制定了差异化的运营措施。
比如,面向电影爱好者,主要结合院线片策划热点活动;面向电影发烧友,则可能从更大范围的影片中找出长期、持久的话题,如小众文艺影片的定向赏析会或交流会等。
3. 用户分层的关键前提(1)有效的用户细分
在用户分层运营中,真正重要的前提是做好用户的细分。要找到合适的角度、维度和方式对用户进行切割。只有有效完成了用户细分,才能针对每一类用户执行运营策略,进行更高效的精细化运营。 (2)合适的划分角度和维度 了解常用的方式和角度对用户进行细分非常重要。这也是精细化运营的基础,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。在实际操作中,需要根据产品特性和运营目标,选择最合适的划分角度和维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