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194|回复: 0

“定位”式微,“饱和攻击”粗放:妙可蓝多的投入浪费

[复制链接]

17

主题

0

回帖

51

积分

注册会员

积分
51
发表于 2023-12-10 11:09:3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作者:江山Johnson
为什么说以“妙可蓝多”为代表的“定位+分众”式的品牌打造与投放费用中,一大半的资源都是被浪费的?
营销学上,除了人性,从来就没有亘古不变的定理,所以,“定位”和“饱和攻击”也不例外,总的来说,就是当时总结出这一套理论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演进,因此,基于当时市场实践提炼的理论也就逐渐式微,自然也就无法很好的指导今天的营销实践,自然,当时的“旧船票”也就没法登上今天的“新客船”了。

(一)“理论式微”导致浪费‍‍‍‍
开门见山,先来看“定位+分众”的模式,它的策略主线就应该是这样的:
1)市场研究:找出对品牌而言是特色对竞品而言是空白的若干关键词;
2)明确定位:精挑细选、评估这些词,最终明确一个核心词,能凸显品牌在品类中“第一或唯一”的属性,以其为“定位”;
3)核心slogan:再根据这个定位去设计核心slogan;
4)饱和攻击:然后根据这个核心slogan,通过分众等媒介去做对应的“饱和攻击”式的市场投放;
5)进入心智:最后将对应的品牌核心slogan植根到消费者的心智当中;
6)产生购买:按照这套策略走下来,消费者在下一次购买的时候就很容易想到这个品牌,进而产生购买。
1.png

这就是“定位+分众”式投放的策略主线,但这样的策略主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营销理论的日渐式微。
先说“定位”。
百度百科的几个点很关键,我做一下摘录——‍‍
2.jpeg

3.jpeg

关注三个核心点:
1、“定位”是40多年前由两位营销大师提出来的一个营销理论(20世纪70年代,里斯和特劳特两位大师所创)。
2、它特别适配于大卖场时代——大家在线下购物,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无从选择时,因为你是某个领域的“第一或唯一”,那么,消费者很容易记住你,从而就容易做众多的货架商品中挑选你,帮你赢得众多同行的竞争(主要帮助大家在“货架”内卷中胜出)。
4.jpeg

3、理论来源于实践(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卖场式的购买市场逻辑),又能反过来指导实践(“定位”理论在线下商品极其丰富的大卖场货架场景下确实好用,大杀四方)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但是,市场不会一成不变,经过商品生产的极大丰富和互联网与零售商业的结合以后,原有的购物逻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演进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在线下的大货架时代,因为消费者的购买逻辑是“定位——第一或唯一的卖点——核心slogan——饱和攻击式的投放——进入用户心智——线下购买,买独特卖点(UPS)的商品”。
但在互联网对商业的加持和演进下,购物的逻辑可以不再是之前的逻辑,还可以并行其他几种不同的逻辑。通过“搜索”购物就是其中之一。比如,我要在网上买牙膏——我不需要记住“啥卖点,啥唯一。。。毕竟每个细分品类的唯一加起来,消费者可能也要面对上千甚至更多的消费品牌”(这也是“定位+饱和攻击”效果越来越“式微”的原因之一),天猫搜索,出来的结果如下——‍‍‍‍‍‍‍
5.jpeg

排名前几位的,比如“云南白药”牙膏,我一看销量不错,评价不错,价格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,后面的我就懒得翻了,所以,我就下单了。你看,事先,我根本不需要知道“云南白药”什么防蛀、什么美白、什么牙龈出血、什么冷酸过敏都不怕,因为我的购买有个基本的逻辑——牙齿需要全面护理的,牙龈出血偶尔会有,蛀牙也说不好啥时有,美白肯定要的啊。。。‍‍‍‍
再说,一个能在天猫这样购物平台能做到月销4W多笔,评分仍然可以到4.8、4.9,广大的网友已经帮你筛选出来了啊,闭着眼睛下单,大概率就不会错了。‍‍
你看,在这样的购物场景下:‍
第一,网友不需要任何的主动被动的去记啥啥定位——社会越发达,消费品类的就会越细分,比如,过去吃饱穿暖的情况下,出门能喷点花露水就是讲究人家,现在的场景下,工作的香味都会有不同性格和不同场景下的香水选择,比如,下面的两种香水,作为直男,我已经完全分不清娴静优雅——‍‍‍‍‍‍‍
6.jpeg

和岁月静好——
7.jpeg

他们之间的差别,但但凡一个平时每天能花10分钟刷小红书的任何一个小姐姐,大概率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第二,搜一搜,逛一逛,比一比,不是消费购物习惯的小众,而是至少占了半壁江山的主流,也就极大的挤占了通过“定位+饱和攻击+进入心智+在线下商品众多的货架上购买”这类购物模式的份额,所以,“定位+饱和攻击”等策略模式,不该式微么?
进一步,兴趣电商时代的来临,搜一搜,逛一逛,比一比也许都不需要了,平台根据人均2万个标签的设定,已经完全大数据你了,直接你刷短视频的时候就“推一推”给你,你一看不错,也就顺势完成了一次购物。
再进一步,Chatgpt的来临。。。算了,不展开了,相信你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。购物底层的市场逻辑已经变了,基于当初购物习惯的市场实际总结的理论,自然就会式微和过时了。
而对应的,企业就应该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逻辑的变化,聚焦在SEO(对应在“搜一搜”中获取好的排名,拿到更多的搜索流量);内容营销及爆文打造,以期获得更多的平台推荐(对应在平台中“逛一逛”的页面中更多的出现),以及直接对应种草内容为核心的“小红书”等平台上的达人营销及运营;以及自身产品力和产品内容的表达以及电商店铺CSR评分的综合运营上(对应“比一比”);当然,还有短视频的运营、直播的运营、信息流投流等运营上(对应抖音等“兴趣电商”平台)。这才是更多企业应该花更多精力和资源聚焦等营销领域啊。所幸,百舸争流,抖、快、淘、B、红、双微、知乎等social平台和淘拼京等电商平台的营销,已经呈现出“万类霜天竞自由”的红火了。
所以,“定位+饱和攻击”理论的式微,是因为对应能指导的购物的习惯已经式微,对应的,众多新的购物习惯和逻辑的演进,已经是无可争议的成为购物习惯的主流,那么,如果在营销布局上,还是几个亿十几个亿砸之前的那一套品牌打造模式,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么?‍‍

(二)“饱和攻击”导致的浪费
“定位”主导策略,“饱和攻击”主导推广,在策略端因为“理论式微必然导致营销投入的浪费”产生后,“饱和攻击”导致了推广端的大浪费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:‍‍
1、“饱和”几乎会导致“过量”。这个逻辑很容易理解,因为,什么是“饱和”?完全没办法给到清晰的界定,因此,投放上,必然会担心量不够,加大投入,宁愿过,也不愿不足,所以,操盘手对营销推广的把控基本靠经验主义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2、“饱和攻击”仍然是一个定性的指导品牌打造的方法,定性相较于定量,肯定会产生预算的浪费。‍‍
哦~
品牌投放、品牌打造,基本从来没有人提出过“定量化”的思考......‍
是的,没错,我们基于过去7年服务了1600多个品牌相关案例的基础,在业界首次提出我们品牌打造的“定量化分析”的思考。
8.png

妙可蓝多18-21年广告促销费用情况图,21年广告费约9亿 

(三)品牌资产的“定量化分析”与效用的最大化
我们提出了7个思想实验,以两个在产品、价格、款式等各方面都一样的杯子为例,采用“控制变量法”来探寻影响它的“参数”。篇幅关系,我们尽量简练的过一遍:
9.png

第一个思想实验,两个杯子其他参数都一样,只有一处不同——杯子A印有Snoopy的头像,而杯子B没有。那么毫无疑问,你会选择杯子A。
10.png

第二个思想实验,同样是相同的两个杯子,杯子A在分众或者央视上打过广告,积累了一定知名度,而杯子B没有,那么大家肯定还是会选择知名度更高的杯子A。
11.png

第三个思想实验,同样是上述条件,杯子A在恒隆广场有专柜,杯子B则没有。大家还是会选择杯子A。因为在专柜卖的杯子A是有一定的品牌资产的。
12.png

第四个思想实验,同样是上述条件,杯子A是由肖战代言的,而杯子B没有。显然,大家会选择杯子A。
13.png

第五个思想实验,同样是上述条件,杯子A是由陶瓷方面的一个专家(例如由汝瓷的代言人陈随州老师来做CTO)来做打造的,而杯子B则没有。那么你很大概率会选择杯子A。
14.png

第六个思想实验,同样是上述条件,杯子A在小红书上的口碑非常好,得到了很多KOC和KOL的肯定,你必然也会更青睐杯子A。
15.png

第七个思想实验,同样是上述条件,杯子A拥有非常精美的包装和一个令人信服的品牌故事,我想你也会选择杯子A。
16.png

你看,通过这七个思想实验,我们基本上能看到,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人们会更倾向于杯子A,而这是因为它们通常具有以下特点:
1.拥有诸如Snoopy这样的IP加持,背靠品牌资产。
2.在央视等知名媒体上打过广告。
3.在恒隆广场等知名商场有专柜。
4.有明星代言。
5.有相关行业与领域的专家来做CTO。
6.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口碑很好。
7.包装精美。
这些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:杯子A对应的是某项品牌资产,这又要回归到我们之前所讲过的“品牌资产打造六边形模型了”。
17.png

请大家看,这个模型的每一个角都是品牌资产要注入的一个方向。
有了品牌资产后,你就有了品牌溢价,有了品牌溢价你就可以将商品卖出更好的价格,而这就是品牌资产的核心逻辑。
那么我们要怎么“定量”呢?
首先,在品牌所有其他参数都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,我们注入某一项品牌资产,由此带来销售增量的变化,而这个增量的变化就可以被理解为是品牌资产所带来的对应价值。
我们以肖战代言为例,假如说在肖战代言以前,杯子A的售价是20元1只,一年卖出10万只,那么销售额就是200万元。
肖战代言后,我们假设杯子A可以卖到40元一只,那个这个时候一年卖出50万只,销售额就是2000万元。
18.png

由此可以得出,我们有1800万元的销售增量。而这就可以被理解为是肖战代言所引发的品牌资产的价值。
不过,应该注意,这里的计算只是理论上的。在实际操作中,它是很难推进的,个中原因有二:
第一,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去做一个如此奢侈的实验,花近2000万元的预算,请肖战来代言,且仅让他在品牌资产中注入一项改变。正常情况下,那些做了肖战代言的企业也会选择去投放大量的广告、在包装上做进一步升级、并做一些更多高端渠道的铺货等。所以,单一品牌资产注入带来销售增量的想法是不现实的。
第二,当我们把销售增量计算出来以后,一年之期已过。这时哪怕我们知道由肖战代言所带来的品牌资产增量为几何,也已经严重滞后了。此时的总结就不具备任何决策价值了。
那么,有没有什么可以实操的方式呢?
当然有!
我们可以通过试销或者访谈的方式来衡量品牌资产。此估算品牌资产的方法通常来自两方面:即售价的增幅和销售的增量。
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,我们注入某一块面的品牌市场,同时将其提价,直至转化率和原先相同。那么此时的售价的增幅就是品牌市场带来的了!
比方说,杯子A原先在天猫的卖家是20元一只,每天有1000个访客,转化率是3%。
肖战代言后,杯子若还是卖20元一只,转化率肯定远高于3%。
这个时候,你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样本访谈的方式,将杯子逐步提价。当杯子A提价到50元一只的时候,我们假设此时的转化率又跌回了3%。那么这30元的增幅,就是品牌资产带来的售价增幅。
此外,我们还可以预估销售的增量。
19.png

回到杯子A,20元一只。肖战代言后我们假设转化率提升到10%,此时还会有明星IP的声量所带来的流量。
比方说肖战的代言为我们带来了3000万个UV(独立访客),那么产生的销售增量就为3000万*10%,等于300万。
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三种可能性:
20.png

第一,肖战代言,不进行任何其他变动,将杯子A的价格提升至50元一只,其销量为100万只,那么一年的销售额就是5000万。
第二,肖战代言,这次我只把价格提至30元一只,那么一年销量就为250万只,销售额是7500万。
第三,同样是肖战代言,杯子A不做任何涨价,仍然是20元一只。那么毫无疑问,购买人数会更多,假设我们一年能卖出300万只杯子,销售额就是6000万。
这三个选项中,显然第二个选项中的方式会使品牌资产效用最大化。
这就是我们讲的品牌资产定量化的核心逻辑。
明白了这个道理后,我们再来看那些基于定位+分众投放、专攻“饱和攻击”的诸多品牌(以妙可蓝多为例、还有大家经常在电梯旁看到的五个女博士、泰兰尼斯、Ulike等),是不是就能明白为什么它们的投放预算有一大半都被浪费了呢?
21.jpeg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ARC

GMT+8, 2024-9-20 00:13 , Processed in 0.090798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