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智能手机想要真正获得市场认可,或许还要突破技术、成本、市场三个方面的挑战。
“趣解商业”通过AI行业资深从业者侯先生了解到,技术方面,AI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,包括强大的处理器、图形处理器(GPU)和专用的人工智能芯片,这要求手机具备高效的硬件性能,以支持实时的AI计算和任务处理;AI任务的计算密集型较高,可能导致手机电池消耗过快,因此需要有效的能耗管理技术来优化AI算法的运行,延长手机的电池寿命;AI手机涉及用户的数据收集和处理,因此必须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安全,这包括加密技术、访问控制和用户数据的保护机制;并且,由于手机的存储和计算资源有限,还需要对AI模型进行压缩和优化,以减少模型的大小和计算量,同时保持较高的准确性。
成本方面,侯先生表示,为了支持 AI 功能,手机可能需要更强大的处理器、更大的内存和存储容量,以及专门的 AI 芯片或模块,这些硬件升级可能会增加手机的制造成本;并且,训练大模型需要的数据以及人才也会增加企业的人力、采购成本。手机厂商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并实现规模生产,并且最终以合理的价格卖给消费者,这还需要一个过程。
图片来源:罐头图库
目前来看,在市场方面,AI手机到底是满足真需求的创新,还是又一个噱头大于实质的营销创新,还尚未可知。比如,从现在三星为主导推出的生成式AI手机来看,主打的AI功能就是实时翻译、图像的捕捉、识别、查询等等,但是一方面这些需求并不是大部分用户最关注的痛点,另一方面市面上专项处理实时翻译、图像处理的软硬件产品也并不缺乏。换句话说,三星强调的AI功能现在市面上都有软硬件可以替代,那么这份创新到底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买单,就要看后续的市场数据了。
从长期来看搭载大模型的手机硬件确实是一个发展的大趋势,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的《生成式 AI 智能手机出货量洞察》报告中就预测2024年会成为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关键元年,预估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。
不过,目前来看,AI手机到底能为手机行业带来多少突破,或许得先把技术、成本和市场方面的挑战突破了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