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45|回复: 0

在大平台做风控 vs 在小平台做风控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0

回帖

3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3
发表于 2024-12-4 23:05:4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1.webp

有三个故事让我想聊一聊这个话题。

故事一:做模型累,还是做策略累
之前有个同事,他在公司A做模型,觉得太累了,然后来了公司B做策略,结果更累了。
我听说后,就笑了。哈哈,还想再笑一遍。很有意思。
因为这种情况不是某种随机性的结果,而是具备某种深刻内涵的必然结果。
在中小平台,做模型更难,做策略比较容易,因为模型更重要,但是想做好又很难。在大平台,做策略更难,做模型很容易,因为策略要越做越细,要屎上雕花。
这涉及到不同的平台、不同的阶段、不同的业务场景,风控模型和策略怎么做的问题,细心的读者该知道我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这个,那是我写得最好的文章之一。
《信贷风控的三种模型策略体系》中我写道,常见的靠谱的模型策略体系只有三种。
第一种以规则为主、模型为辅。大多出现在展业初期,样本较少,数据也较少,风控主要依托于专家经验,没场景的现金贷和有场景的消费贷都是如此。
在这类风控体系中,你的安全感来自各种规则。这种玩法不仅仅是出现在展业初期,很多平台长期处于甚至至死都属于这个阶段。它的代表场景是发薪日贷款,及由其衍生发展来的系列网贷,风险较高,通过高定价短周期来弥补资损。
第二种以模型为主、策略为辅。在样本相对丰富后,模型的重要性会逐渐升高,尤其是行业内卷,客群质量越来越下沉之后,精准识别成为必须。
在这类风控体系中,你的安全感来自模型。只要模型auc、ks保持高位,不管每天放款流水多少,你都会比较安心。
第三种以策略为主、模型为辅。注意和第一种的区别,第一种说的是规则为主,这里说的是策略为主。规则为主的规则,是简单的,是通用的,是经验的,是串行不交叉的。
这里,模型充当策略的工具。模型可以不追求解释性了,策略为主,策略保持决策的可解释。这类体系的标志是决策体系中有很多重要的分群,也就是决策分支。你的安全感来自这些决策分支。
这位可爱的同事,从第二种的做模型,到第三种的做策略,一直在做难的部分,能不累嘛。天选之子就是他吧。

故事二:搞建筑,还是搞自然科学
上个月“AI教父”辛顿得诺贝尔物理学奖,有一些文章写他的故事。其中有说,建筑学一天就把他劝退了。
2.webp

有个建筑行业的博主写道:
设计院如此,互联网大厂亦如此。
在大平台,分工细化就越严重。我常常惊诧于很多同事只知道auc、ks,不知道模型怎么被使用,不知道决策流,不知道业务指标。
事实上,策略和模型是没有壁垒的。如果有,那是人的问题,不是应该有。
一个团队只做一部分,团队里的一个人又做其中的一部分。而且还往往要做领导瞎提的创新部分,那部分十之八九是错的,是无用的,是不合理的。
世界上最离谱的事情莫过于此,你最基础的最重要的都没搞明白,尽去搞那些无关紧要的。也对,如果你真的搞明白了基础的重要的,你也就明白了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瞎搞。那就不让你搞明白。。。这难道就是隐蔽的真相?
在大平台真正的麻烦是,你没有做过任何真正重要的决策,你想想是不是?停下来思考下这句话吧。
不是说大平台不好。大平台做得细,这反过来也是优势,但需要你有全局观,能认识到这个细的好处。
在小平台完全不同。你需要做每一件事情,钱从哪来,用户从哪来,放不放,放多少,催不催,怎么催,商务、产品、研发、运营、风险,你样样都得涉及。
我见过一些小团队做海外现金贷的人,他们要关心上面每一个问题。他们也很聪明,他们也可以去大平台,但从来不想去。他们明白,他们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。

故事三:UGC好,还是PGC好
还是做一下名词解释。

  • UGC:User-generated Content,用户生产内容,例如现在的自媒体平台;
  • PGC:Professionally-generated Content,专业生产内容,例如以前的门户网站。
有知有行的孟岩有一期播客和雪球的方丈对谈,聊到UGC和PGC哪个好。雪球当然是UGC为主,有知有行是PGC为主。方丈认为,UGC就是更好的,PGC信息丰富度不够。当然UGC盛行之下噪音太多,想获取有效信息难度很大,但UGC中包含有效信息的概率肯定是比PGC更大的。他举例说,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,短视频的价值比电影大太多了,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有条件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带来的愉悦的。
我一贯认为社会有责任有义务给公民的精神生活营造一个好的风气,对UGC带来的问题感到深恶痛绝。尤其是像我一样自律深刻的人,都被短视频的成瘾性毒害、被主流媒体的偏见性侵蚀,这些年轻人可怎么办呢?
但慢慢地我开始偏向这一点,我们没必要要求一个所谓的更好的环境,在那里人们逆人性,更自律。你没法要求一个更高水平的公民精神生活,正态分布就行了,优秀的人会自己找到更好的信息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,命中注定你在哪。
现在,我们可以做这个恰当的比喻了,大平台就像PGC,小平台就像UGC。大平台里别人告诉你做什么,小平台里你自己搞清楚做什么。
大平台里有数据、有流程规范、有成熟的经验,甚至还有固定的管理方式,你需要跟随而非创造;小平台有问题,有困难,你要自己创造。各有优劣。
有的人在大平台如鱼得水,在小平台活不下去;
有的人在小平台风生水起,在大平台举步维艰;
有的人两者都很行,选择而已;
有的人两者都不行,危机是也。
那怎么判断你是哪种情况?适合一种而不适合另一种的人,只要去试过,马上就会知道答案。如果你大小平台都待过,客观地认识到各有好坏,然后做出选择,那很可能你是两者都适合的人。
如果你适合A不适合B,不要自我麻痹以为是B的团队问题,大概率是你只适合A不适合B。你应该认清这一点,在A里跳来跳去就可以了,不可随意跳到B去。对自己诚实,不要存侥幸心理,不要归罪于团队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。平台本身无所谓好与坏。
三件故事写完了,你马上就会想到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,无与伦比的connecting the dots。下面是乔布斯的原话:
这三件故事一个是两年前的,一个是上个月的,一个是三年前的,它们发生的时候,我完全没有想到过风控这回事。向后看,它们都联系在一起了。
有时候写作也是这样,写着写着你也不知道会写到哪里。我想到这个话题时,写下这三件事时,压根儿不会想到我还要写到乔布斯这去,也压根儿不会想到我还要写如下这么一点感想。
你得动笔写,不能光想,东西不写出来,想的就不深入。
落脚点怎么成写作了。落回风控去。
你得做很多事情,各种各样的事情,看各种各样的书,想各种各样的事,见各种各样的人,去到各种各样的地方,然后想到和风控的关联,看清风控的本质。不能光做工作要求你干的事情,不能光做领导要求你干的事情。做一切事情的原则是你的心。
专栏作家
雷帅,微信公众号:雷帅快与慢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。风控算法工程师,懂点风控、懂点业务、懂点人生。始终相信经验让工作更简单,继而发现风控让人生更自由。
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题图来自 Unsplash,基于CC0协议。
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ARC

GMT+8, 2024-12-27 21:51 , Processed in 0.101599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