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37|回复: 0

权益基金:做客户经营的一种思路

[复制链接]

2

主题

0

回帖

6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6
发表于 昨天 22:4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最近这一年,上证指数涨了超过38%。
股民很开心,银行有点痛苦。都在说“存款搬家进股市”,存款跑了,理财也不好卖。
但实际上,这大半是借口。大钱基本都还没动呢,银行的中高净值客户,进个股市,犯不着取存款、卖理财。
很典型的,几家大的股份行,比如兴业,上半年零售存款同比增长18.20%,增加了1483亿;它的私行AUM也增长了9.59%,首次跃过万亿大关。
瞧,一边是股市涨得欢,另一边,是银行存款增得猛,并且客户往银行放的钱还越来越多了。
所以,千万别人云亦云,得透过现象看本质。
不过,今天我想先把银行放一放,咱们来说说公募基金。
这一轮牛市,机器人、创新药、人工智能这些概念很受追捧,这几个赛道的基金,近一年涨幅都很吓人,多的涨了得有一两倍。
有些业绩表现好的公募,顺势就把业绩上涨变现成了客户规模的增长。

从万得的这张表可以看到,今年上半年持有人增加最多的前10名里,黄金主题赛道基金就有4只,是数量最多的;机器人板块2只(永赢和鹏华)、均衡的稳健低波2只(广发和富国),剩下就是分列第9和第10的科技与红利。
下面,我们就以永赢和鹏华上榜的产品为例,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,来梳理一下权益基金从业绩到客户规模的经营思路。

1、首先,基金产品的业绩能不能打榜?
产品业绩是一切运营动作的起点。
基金公司(电商部)需要靠它跨过三方平台的门槛,吸引个人投资者的眼球。

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,近一年同行业排名第3,今年以来排名第9。
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,近一年同行业排名第7,今年以来排名第3。
不用多说,这两只产品的业绩都很能打,表现优异。

2、公司跟三方平台的合作是否足够密切?
公募跟平台的合作密切程度,是否入选“XX产品池”等,决定了在产品业绩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被放大的倍数。
以及,有固定对接人、合作过营销大促、进行了新功能共建、运营了财富号/直播间/讨论区等等,都算。
不过这些的影响,都不好比较跟衡量。
我的习惯,是看一个硬杠杠:公司产品是不是接入了三方平台的货基类“宝宝产品”?
这对公募的江湖地位、产品管理、运营能力、IT能力、钞能力都有要求,并且公司跟平台之间,也有了一定的协作基础和信任度才行。
鹏华接入了余额宝的“攒着”模块(鹏华盈余宝货币A),永赢虽然没接入余额宝,却接入了微信的零钱通(永赢货币E)。
从这个角度看,可以认为鹏华和永赢都属于八旗的“上三旗”了。
打一个不太严密的比方,其他基金公司可能都是手机的标准版,最多是Pro版,而进入宝宝产品名单的公司,就是ProMax版。

3、公司在平台的运营效果如何?
这个点上,最直观的体现是客户在该平台的持有人规模,间接的体现是类似财富号粉丝数这样的指标。
持有人规模这个数,虽然直观,但不太能有效看出运营效果。
尤其是对于公司知名度或基金经理号召力很高的公募来说,在平台上即便不怎么运营,也会有大量的成交和转化。
甚至,前些年还有不少客户会先在雪球看帖子、讨论,然后打开某宝来下单买基金。
所以,虽然我们都知道财富号的粉丝数可能有水分,但依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参考项。
起码,公司愿意投人、花钱来注水,这也是重视度的另一种体现,对不?
我到现在还记得,大概是2021年前后,某一届年度理财节,某公募在大促的10天左右,财富号涨粉超百万,一时成为内部汇报和同业样板介绍的标杆。
这背后,也能充分看出这家公募对互联网销售平台的重视,和资源的实际投入。
当然,财富号运营背后,代表的是公司和平台经营步调的协同性。过去是一起做财富号,现在又有了新的方向,今天就不展开了。

4、在业绩上升期内,有没有亮眼的平台运营效果?
产品有业绩、公司被认可、运营有成绩,都是过去的事了,更重要的,是看当下的运营投入,以及投入后的效果。

上面这张图,是今天我从支付宝的基金讨论区截的。
热度榜上,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排在第4,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排在第7,都属于超高人气了。
尤其是永赢先进制造智选,从第三方统计数据来看,在上周(9.1-9.7)的加仓大V人数top10中还排到了第8位。
以上种种,两家公司电商部的妹纸们,应该是出了不少力的。
这个期间,如果基金涨跌异动,再叠加平台运营活动,还会带动搜索的提升。
蚂蚁设计了一套非常丝滑的转化路径,“搜索→加自选→买入”都有成熟策略。
换句话说,只要基金公司有能力把产品送上热搜,后续的转化基本就可以交给平台了。
再来看数据。
从上周的蚂蚁平台混合型基金搜索排名来看,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和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分列第11位和第12位,搜索人数都超过了4万,关注度还是很高的。
在前10名里,更是还有永赢的三只其他产品和鹏华的一只产品(其中第1名永赢科技智选混合,搜索人数超20万)。
很明显,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力确实强大,市场号召力在线。
写到这里,四个问题问完,再结合自己公司情况,相信你也已经很清楚,从产品业绩到客户规模的经营路径了。
但是,这并不是全部。
所以,我们还需要问最后一个问题——

5、我们准备好应对市场的波动和产品的回撤了吗?
犹记得2022年银行理财“破净潮”下,客户踩踏式离场,这样的情况,在证券和公募市场也并不少见。
跟着市场涨潮流入的客户,也可能跟随退潮被带走。
还是上文提到的这两只基金,看近一年最大回撤,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29.60%(优于3%同类),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30.96%(优于2%同类),回撤都不小,持有体验是有一定挑战的。
相比之下,万得这个榜单中,排在第6位的广发价值回报混合,主打均衡配置,虽然近1年涨幅没那么高(18.26%),但回撤也低,大概3%(优于41%同类),防守的效果就会好很多。
对基金公司来说,在平台的布局,或者说产品线的布局,也应该有自己的“哑铃策略”,要兼顾好“低风险、稳回报”和“高风险、高回报”两端的产品。
如果可能,尽量控制好打榜产品的回撤水平、提高投资者持有体验。另一方面,也要经营好低波、稳健的产品。
比如永赢,别看它的权益产品规模涨得猛,人家的固收+在今年一季度规模也增长了141亿,排到了行业前三。
所以,我们不能只看表面,冰山之下的根基和努力,其实往往更重要,不是么?
今天就写到这里,再见。
注1:以上引用数据和信息,都来自公开渠道,无任何内部未公开信息。
注2:本文仅作为业务探讨,不代表任职机构意见,亦不作为投资建议。
注3:最近跟朋友偶然聊起权益基金运营的话题,就整理写了下来,希望对大家有启发。欢迎文中提到公募的朋友纠正、补充。
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【道是无】,微信公众号:【道是无】,原创/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 CC0 协议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ARC

GMT+8, 2025-9-14 15:57 , Processed in 0.139135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